日日練習

簡單而微小的改變

《一次一點,反轉憂鬱》(一):憂鬱症是大腦迴路作用的副產品

Posted at — Jun 19, 2018

這是一本專門探討憂鬱症的書籍,書的內容並不多,但卻很精要地介紹了憂鬱症的本質、特徵,以及最重要的,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它。如果要簡單以一句話來代表這本書的精神,我想會是:

了解你能改變的,接受你不能改變的。

所謂我們不能改變的,主要是指我們因演化而來的生理結構,以及其運作機制所造成的影響。能改變的則是我們可以做些什麼,來克服或改善可能發生的問題。這篇文章主要談我們不能改變的部分,包括對憂鬱症的基本認識,和相關的負面情緒。至於我們能做什麼來改變,就留到下一篇繼續討論。

憂鬱症到底是什麼?

講到憂鬱症,一般人立刻可能會想到的是臨床上的症狀,特別是它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如沮喪、焦慮、悲傷、低落等等。一個得了憂鬱症的人,可能會問:「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」但其實憂鬱症的發生,往往並不是我們出了什麼問題!書中用神經科學的方式對憂鬱症的產生做了很詳盡的介紹,當中我最喜愛的部分是「迴路」的解釋,相當清楚:

基本上,你的大腦充滿了錯綜複雜、交互作用的神經迴路。我們有擔憂的迴路、習慣的迴路、做決定的迴路和疼痛的迴路,還有睡眠、記憶、心情、規劃、快樂等迴路,它們彼此會互相溝通。不論是否罹患憂鬱症,我們都有相同的迴路,雖然每一種迴路的特定調諧因人而異。憂鬱症是所有這些迴路交互作用產生的活動模式。聽起來似乎沒有多了不起,卻可能造成很大的傷害。

有時候你就是覺得一切都很艱難且沒有意義。我們每個人偶爾都會有這種感覺,這只是複雜的大腦迴路相當自然的副產品。對多數人而言,這種感覺一閃即逝,就像一聲嘆息很快就消失了。但是因為神經生物學的細微差異,有些人會陷入其中。

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

所以我們可以知道,憂鬱症是一種活動模式。既然是模式,那麼就有可能做些調整,來改變模式的運作。但憂鬱症困難的地方就在於,它是一種「惡性循環」的模式,例如,不好的情緒可能讓我們失眠,失眠讓我們沒有出門的精力,因為不想出門所以無法和人有所連結,所以覺得更孤單,然後情緒又更差⋯⋯

這樣的循環就像滾雪球一樣,原本不起眼的小事情,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。那麼我們能怎麼做呢?本書的英文名稱「The Upward Spiral」是螺旋向上的意思,本書稱為「良性循環」。克服惡性循環的方法,就是在生活中做出改變、養成新習慣來製造正面的影響,進而讓大腦的迴路進入良性循環的模式。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,在下一篇會介紹更多。

或許此刻正憂鬱的你會想,要製造良性循環,可是我一點動力都沒有,也不想做任何事,怎麼辦?沒關係,接著可以從了解與憂鬱症相關的情緒和特徵開始,有了更多了解之後,便能對自己有更多的「自我覺察」,這便是良性循環的開始了。

認識憂鬱症的特徵

擔憂與焦慮

擔憂與焦慮是常伴隨憂鬱症的兩種情緒。兩者相當類似,在書中的定義,擔憂(worrying)是思考潛在的問題,焦慮(anxiety)是感覺潛在的問題。這樣對潛在問題的預想能力,其實是人類為了生存所必要的功能。透過預測並感受可能的未來,我們便有能力判斷自己的選擇是否能讓未來的自己更好,也能避開可能有威脅的事物。

所以擔憂和焦慮是有意義的,絕對不是不好的!但憂鬱症的患者可能遇到的問題是,他們在這部分的迴路作用太過強烈,讓自己陷入過度的負面情緒。當我們非常焦慮時,我們甚至會因為自己的焦慮而感到焦慮(又是一個惡性循環)。這時候,一個很好的方式是,去感受自己究竟在焦慮些什麼?光是覺察到底層的焦慮,其實就能緩解緊張的情緒,並讓人空出注意力來應對眼前真正擔憂的問題。

關注負面事物

書中提到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快樂的話,需要的正負面情緒比例是3:1。也就是說,一次的負面情緒,需要三次正面情緒來抵銷。這個比例可能因人而異,有的人可能比較低,但通常對憂鬱症的患者來說,會需要更多的正面情緒來抵銷負面情緒。

再加上人有「情緒一致的注意力傾向」,也就是當一個人在憂鬱的時候,本來就會容易傾向注意負面的事物、情緒和想法,這也讓感受正面情緒變成更加困難的一件事。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?書中提到「注意到你在注意什麼」,遇到不順心的事物時,練習不帶批判的去覺察,只要注意而不做情緒反應,這會讓你的心情平靜下來。

壓力下的壞習慣

憂鬱症的患者由於時常情緒低落,所以也更有可能養成不好的習慣。這時候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,很多時候習慣的形成,是因為壓力的影響,所以如果想戒除不好的習慣,一個有效的方法是,找出會刺激自己的事物,並試著在生活中避免。

開始良性循環的第一步

希望看到這邊,讀者能對本書描述憂鬱症的部分有多一點了解,詳細的內容在書中都可以找到更詳細的說明。最後分享一個書中提到改善心情的簡單方法:出門曬太陽吧!

可能你會想,這有什麼幫助呢?又不會馬上讓我變好。作者提到,憂鬱症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靈藥,沒有能夠立即見效的解法。因此,本書所說的「良性循環」,其實關鍵就在於我們必須盡己所能,去做些什麼,才有可能慢慢見到效果。

的確,在心情不好的時候,我們最想做的事情,可能就是什麼都不做。要付出努力讓自己變好,可能很辛苦,但我們唯一能做的,就是用自己可以邁出的步伐,一步步向前進。

不會有人是自願憂鬱的,但我們可以自願讓自己變好。

關於更多創造良性循環的方法請參考下一篇:《一次一點,反轉憂鬱》讀後感(二):練習創造良性循環的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