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日練習

簡單而微小的改變

缺乏動力時,用最放鬆不費力的方式來認識自己 - 認識自己的練習 019

Posted at — May 24, 2021

自我探索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假如這件事可以很輕鬆就好了,最好是在我們休息、玩樂、宅在家耍廢的時候,也能不費力就能隨時做到的事。

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想法,今天的練習,我想分享三個非常容易,且可以循序漸進的做法,來幫助我們自我探索。

等級一(難度:⭐️)

在等級一,我們只需要關注一個問題:「是什麼吸引了我?

假設我現在什麼事都不想做,只想滑手機好了。就算是這樣,我們還是可以在滑手機的過程中,更認識自己一些。

不管我現在是在看臉書、IG,或是和朋友聊天,甚至是看影片、追劇、玩遊戲,我隨時隨地,都可以問自己這個問題:現在,是什麼吸引了我?

是什麼,吸引著我去做眼前的事呢?

是影片中的人物嗎?是他正在做的行為嗎?為什麼我現在會想要和某人聊這個話題?為什麼我會想要按這篇文章讚,並且留言?

或者,為什麼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呢?這篇文章讓你特別有感覺的是什麼?

不一定要得到很正式、完整的答案,只要讓自己去覺察此刻的感受和想法就好。

等級二(難度:⭐️⭐️)

假如你覺得等級一太簡單了,想要稍微進階一點,那麼你可以再多注意兩個指標:

  1. 精力:我現在有精神嗎?是精力充沛或無精打采?
  2. 專注度:我現在專心嗎?是感覺時間過得好快,還是度秒如年?

從事某項活動時,你可以分別給自己的精力和專注度打個分數,例如從0到5分,0分代表最低,5分代表最高。

舉例,我剛剛在閱讀小說的時候,精力和專注度分別都是4分。但早些看電視新聞的時候,精力和專注度都很低,大概只有1到2分。

為什麼要注意自己的精力和專注度呢?這是為了要讓我們發現自己是否在「心流」狀態中。

心流,在Wikipedia裡的定義是:

心流(英語:Flow),也有別名以化境(Zone)表示,亦有人翻譯為神馳或沉浸狀態,是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米哈里·契克森首度提出,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;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。

當我們越處在心流狀態,代表眼前的活動,可能是我們較喜歡、擅長、願意從事的,是更靠近我們的本質的;反之,若是發現自己的精力消耗得很快、很難保持專注的話,我們可能就要稍微留意,自己在從事這樣的活動時,內心發生了什麼。

等級三(難度:⭐️⭐️⭐️)

假如你覺得前兩個等級太Easy,還想要再進階的話,那麼,你還可以再多關注三個詞:

  1. 名詞:我正在關注的是什麼
  2. 動詞:我正在做什麼、我關注的人事物正在做什麼
  3. 形容詞:我是怎麼樣的、我關注的人事物是怎麼樣的

舉例:我剛剛看的YouTube影片,是關於旅遊、料理(名詞)的節目,主持人正在旅行,並分享(動詞)不同地區的美食,讓我感覺到很有活力、很新鮮、滿足了好奇心(形容詞)

這個方法,其實就是將吸引你的人事物,進一步用三個要素來拆解,幫助我們更加覺察到自己當下的狀態。

將覺察融入在生活中

我們將今天介紹的方法做個總結:

  1. 等級一:關注一個問題,是什麼吸引了我?
  2. 等級二:關注兩個指標,精力與專注度。
  3. 等級三:關注三個詞,名詞、動詞與形容詞。

當我們能把覺察內化成生活的習慣,也就能更加認識自己了。

試試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