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日練習

簡單而微小的改變

《我的心,我的眼,看見台灣》:重思自然與人類的關係

Posted at — Jun 20, 2018

本書是《看見台灣》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在2013年出版的書。很遺憾地,筆者也是在齊導演離開後,才知道原來這片土地上有這樣一個令人尊敬的人,一直在為了我們的環境默默努力。

讀這本書時,除了不斷地被感動之外,書中的許多照片及文字,都令人不禁反思,我們究竟是生活在一個怎麼樣的環境裡?對於周遭的環境,我們有足夠多的認識和尊重嗎?當自然逐漸被破壞,人類是否能夠繼續生存呢?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的問題。

為人生豪賭一場的勇氣,與代價

閱讀本書,首先會先感受到的,是作者對於所愛之事的「瘋狂」。作者提到了他是如何在四十七歲的年紀,即使再過三年就能有退休金,仍選擇從穩定的公務員生活提早退休投入紀錄片製作的心路歷程。

這項決定,我前後考慮了一年,在只剩三年退休的時間點上,我選擇離職了,因此拿不到任何的退休金。會做這個決定,除了擔心創作能力和體能退化,無法應付龐大的拍攝工作,另一個考量是,三年後,五十歲了,多三年的安逸生活,我還有沒有轉換去拍動態影像的勇氣?這是一個資金、人員都缺乏的計畫,除了對夢想的堅持之外,還要有破釜沈舟的勇氣。

放棄穩定的工作,並不是為了更大的財富,而是要投入一項既辛苦又可能沒有任何回報的事情。而這件事,甚至不算是一份工作。為了自己的夢想,換來的是將家裡的房子貸款籌措資金、沒有時間陪伴小孩長大、每次起飛都要面對高空飛行的危險。

這是什麼樣的熱情呢?或許只有本人才會知道吧。把場景切換到我們自己的人生,也許可以想想,什麼對自己來說才是重要的呢?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,我們又願意付出多少代價。

人類與自然,該如何共處?

在作者一路空拍的過程中,除了紀錄了環境的美麗,也看到了許多因為人們的開發,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。例如魚塭,看似精美的幾何構圖,卻是造成地層下陷的主因。空拍了許多條河流,作者也說「水彩調色盤上的顏色,在河川上都看得到」,短短的一句話,卻讓人很震撼。

我們與自然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呢?如果從經濟學家的理性觀點來看,為了經濟的發展,而犧牲部分的環境,只要整體的利益是正的,可能就是值得做的一件事。真的是這樣嗎?如果我們對於大自然的奧秘仍無法完全理解,那麼我們對環境及未來的判斷,又有多少是可靠的呢?

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,是作者描述在玉山頂空拍的經驗。即使直升機已經飛到了四千公尺山頂,還不一定能夠拍攝,因為得看雲的位置,如果剛好擋住光線的話就無法拍攝了。所以作者才會有感:

飛得了四千公尺,抵不過一片雲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