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日練習

簡單而微小的改變

《全部的你》心得筆記 (34):第五卷整理

Posted at — Mar 3, 2021

本書進入第五卷:一切也只能是這樣。本卷繼續從部分/全部、局限/無限、分割/整體的概念來說明生命的本質。

整體是完美的,宇宙是全像圖

一切也只能是圓滿。

全部的生命、真正的真實,是圓滿的、不可分割的,就連所謂的上帝、神、佛都和整體不可分。因為真實是無法被分割的,我們的內心與外在世界也無法分割,內在可以影響外在。每一個角落和整體也都是無法分開的,所以角落可以影響整體。

我們也可以把宇宙看成是一個全像圖(hologram),從每一個角落,都能夠看到整體。

如果我們懂了一切都是整體、都分不開,那麼我們的眼光就不會再侷限於眼前的這個「我」,而是能體會到更廣更深的生命。既然一切分不開,那麼我們就能接受眼前的種種狀況與變化,也就自然寧靜下來,找到生命的空檔。

存在與作為,沒有區隔

透過空檔,我們跳脫了念頭組成的世界,進入無思無想,我們所有的行為也都自然地從心流出。這樣說來,前面討論到的「存在」和「作為」、「做」和「不做」,也都不需要再做區隔了。

做或不做,都沒問題。即使要「做」,結果也不再是最重要,反倒是過程更為重要。重要的是,過程中我們是否能和每一個瞬間接軌,接軌了,全部的生命就找回來了。

任何的「作為」,都包含了主體和客體的概念,有一個做的主體,和一個被做的客體。「做」的目的,也只是從一個有的境界,轉變到另一個有的境界。因此,它註定是分別的、區隔的、體會不到整體的。

而「存在」的狀態,是不分主客體、沒有比較、不加任何念頭與思考的。其實每一個動物、植物、甚至礦物,都有一個存在的境界,一個更深的意識。我們會喜歡接觸大自然、寵物、小嬰兒,也是因為這讓我們能夠跳出思考的框架,停留在無思無想的狀態。

醒覺,也可以說是超越作為和存在,超越做和不做。我們只是單純地把念頭當成工具,在每一個「做」的瞬間找到「不做」,單純地做、知、覺,而不在乎誰(主體)在做、對什麼(客體)做。不再分別主體與客體。這也可以說是「覺察到覺察」(aware of awareness)。

醒覺,就像窗外的陽光

在第四章,作者也提到了一個窗簾與陽光的比喻。在把窗簾拉開之前,屋裡是一片黑暗,等到我們拉開窗簾,讓光自然而然照進房間,才發現原來光一直都在,只是被我們的念頭擋住了。只要輕輕地把這個「我」挪開,無所不在的光、原本就在的光,就能輕鬆照進房間。

全部的你,與經典的對應

《全部的你》當中所表達的觀念,都離不開古人的經典所想傳達的。這些經典,都提到「無思無想」、「腦落到心」的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