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,將第四卷第六章到十一章中提到的觀念做簡單整理。
前面提到了,我們有限的理解,無法理解無限的生命,而事實上,我們就是生命、就是醒覺,醒覺不靠我們任何的努力才能得到,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醒覺。
那麼,醒不醒覺,和這個「小我」,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。醒覺就好像是一顆種子,在適當的陽光水份下,自然會萌芽,而與我們的任何作為無關。
真的要說的話,我們是靠著「恩典」醒覺,但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。(不好懂)
在人間的愛,即使許多人會認為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,但事實上,人所能想像出的愛,都是受制約、有條件的。
真正無條件的愛,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。它是愛自己,愛真正的生命,發現到原來自己和宇宙分不開,一切都分不開。
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業力,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連串的因果關係。這個形相,導致了下一個形相的發生,下一個形相,又衍生了其他的形相⋯⋯。
即使是我們醒過來之後,業力仍然存在,正如我們還是會有一連串的念頭。也就是說,醒覺了,生命也不一定會改變,還是會照著原本的制約繼續走下去,差別只在於,我們意識的焦點,不只鎖定在眼前的人生狀況,而是能隨時回到更大的背景裡。
面對生命的死亡,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。其實,任何形相的結束,都是死亡,我們每一天的人生,一個念頭生了,又死了,各種念相出現了,又消失了,這也就是無常。
透過面對死亡,我們比較能意識到無常,比較有機會讓我們有了空檔,去思考生命是否有更大的意義。或許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種大的「恩典」。
而所謂的修行,也只是主動地放下念頭、主動地讓念頭死亡的一種過程。
作者也提到,我們的身體構造,其實本來就是為了我們意識提升而準備的。人的左腦,是理性、邏輯、分別、區隔、重視時空概念的;而右腦,則是感性、藝術、重視整體能量、不專注在時空概念的。
人要放鬆,兩邊一定要達到均衡。再進一步,要超越,就是要同時從這兩個腦走出來。
繼續閱讀:[rock_pl id=’1913′ link=’1′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