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日練習

簡單而微小的改變

《全部的你》心得筆記 (15):第二卷第三、四章

Posted at — Feb 15, 2021

第三、四章說明,我們的身分,包括我們所認為的「我」,其實本質上都是念頭,而我們的念頭是永遠不會滿足的。

「我」是個念相

上一章提到,我們在人生中,形成了自己的角色、自己的身分,但本質上,這些我們所認定特質,都只是念相所創造出來的。也就是說,「我」是念相的組合,為了維持「我」的存在,它必然也像念頭一樣,需要不斷地分別、對抗、摩擦,來將所謂的「我」和「其他人」做區隔。

我們可以去探問,所謂的「我」,究竟是誰?是這具肉體、是大腦、是過去的記憶和經驗、是腦中的想法和情緒、是別人對自己的印象、還是這一切的集合?我們會發現,真正的「我」,遠超過這具身體,也是遠遠超過這一切的。

而我們所能想到關於「我」的一切,其實也是離不開念頭。不論我們如何改變自己,讓「我」變得更好,仍然是從一個虛擬的念頭,轉變成另一個虛擬的念頭,始終離不開這個虛擬的境界。

但是,假如我們繼續觀察這個存在的「我」,會發現它不只是這個身體。我想表達的是,全部的我,包括我印象當中的「我」、念頭的「我」,遠遠超過這個「體」。也就是說,這個印象的「我」遠遠超過肉體的我。一般來說,「我」,還包括一切的經驗、情緒所帶來的滿足、傷害、傷疤,以及別人所稱讚、所看到的我的形象。

這些,還是離不開念頭所帶來的虛擬實境。說它不存在,它又存在。說它存在,卻又找不到。這個虛擬實境,卻有決定一切的能力,決定了我快樂不快樂、滿足不滿足、有成就沒成就,讓我們不斷地對人生有追求、有期待。隨時都讓我們認為人生就是要追求比較完整的我,比較完美的我。這完美的我通常是透過物質,以及財富、名氣、地位可以找到的。

需要被強化的「我」

「我」需要對立、對抗才能繼續存在,因此它也會抓取各種念頭,永遠需要更多,永遠不會滿足。而這個「我」可能還不只限於個人的範圍,也因此人類的歷史,就是在各種「我」的強化中的一連串悲傷故事。

「我」還不止於個人的範圍,還可以有一個家庭的「我」。一個族群的「我」、單位的「我」、機構的「我」。還有文化的「我」、社會的「我」、民族的「我」、國家的「我」、人類的「我」。這各式各樣的「我」,也只是把「我」鞏固,從個人擴大到一群人,甚至是一個架構嚴密的組織。這些「我」包含再多人,也都是在追求一個更大、更完整的身分,不光為了眼前的生存,還希望可以永續,可以繁榮興盛。

為了能獨立生存,不可能跟其他的單位、機構、國家沒有對立。總是想證明自己對,別人不對。或是自己做的好,別人做的不好。站在國家的角度,這些衝突也可能造出戰爭,或其他的暴力。國與國之間的糾紛、衝突,甚或是戰爭,都是從主張「我」的角度引出來的。